婚姻家庭

包文婧的父母: 别再吐槽包文婧了 , 来看看她的原生家庭

Kiara 坐标: 155787 目录:/bao/

我们找到第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包文婧的父母: 别再吐槽包文婧了 , 来看看她的原生家庭这段时间,小编被《妈妈是超人》屏了。伊能静、胡可、包文婧、马雅舒四位妈妈独自带娃的经历引得吃瓜群众开心之余又吐槽不断,怎么看着谁都表现的不够好呢?这其中,被吐槽最多的要属包文婧了,不陪娃、只顾着玩手机;没给饺子(女儿的小名)做过饭、没有哄她睡觉,没给洗过澡;接受不了孩子的屎,觉着太恶心;对妈妈还不够尊重,生气、推搡,等等。

包文婧的父母__别再吐槽包文婧了___来看看她的原生家庭

大家都说她是个没长大的孩子,还和饺子因为姥姥的离开争风吃醋。在大家一致指责包文婧的时候,我却想聊聊包文婧的妈妈(下文用姥姥),看看包文婧的原生家庭。(1)在得知消息要包文婧一个人带孩子时,姥姥就开始事无巨细的交代:冰箱里有什么,什么锅是用来干什么的,包文婧说知道了,姥姥当下就说:" 你又会了?"(不会嫌不会,会了又嫌会了么?)。包文婧后来在接受采访时也说到了:" 妈妈不停地交代,证明我太无能了。"


(1)
包文婧的父母__别再吐槽包文婧了___来看看她的原生家庭

(2)交代了一大堆事儿后,姥姥担心包文婧忘了,包文婧说要有啥事发微信呗,姥姥只有一个字 " 屁 "(姥姥您这是几个意思啊)。包文婧接受采访时说:" 在我紧张的时候,妈妈是不是应该安慰我、鼓励我、包容我,可她从来没考虑过我,我觉得很委屈。"


(2)
包文婧的父母__别再吐槽包文婧了___来看看她的原生家庭

(3)临出门前,姥姥:" 一定记得吃饭、吃,别让我担心,照顾好孩子 ...... 不管妈妈怎么说,一切都是为了你好 "(好一句都是为了你好,所以我说什么你就得听什么,不能反抗)。包文婧的回应:" 你不就是担心饺子吗?所有人都担心饺子。" 为什么她对妈妈的好意丝毫不领情?她是在吃醋吗?后来她也说道:" 妈妈是我最亲的人,那么亲的人在贬低我的时候,真的才会刺激到我。"


(3)
包文婧的父母__别再吐槽包文婧了___来看看她的原生家庭

(4)姥姥在接受采访时说:" 其实我最担心的是婧婧的身体 ...... 再把孩子这个负担给她 ....... 可能是我害怕、担心 ........"(OMG,孩子是妈妈的负担?因为害怕、担心,所以就会控制:你得听我的,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真的是越恐惧越想控制。


(4)
包文婧的父母__别再吐槽包文婧了___来看看她的原生家庭

通过短短几十分钟的视频,我们对包文婧和她妈妈的关系也了解一二了,看得出来妈妈很能干,事无巨细,任劳任怨,是个很强势的人,控制欲较强,同时自我价值很低,所以才会通过和他人的相处突显自己的价值。萨提亚说:" 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一生。" 如果姥姥能有所觉察,去看到包文婧的感受,去共情她,学着放手,学会信任,把握好爱的界限,包文婧一定是个更有力量、更懂爱会爱、且有责任的超人妈妈。

包文婧的父母__别再吐槽包文婧了___来看看她的原生家庭

感受—共情一个人的存在感,来自于他的感受被另一个人看到。包文婧的感受或许都被姥姥堵压了,我们也能看到,包文婧一遇到事儿解决不了时就会哭,心想要是她妈妈在身边该有多好。但是《如何说》这本书里有一句话:" 当一个人处在依赖别人的境地,随之而来的,除了有点感谢之外,更多的感觉是没有能力、没有价值感、怨恨、挫败和生气 "。如此一来,她对妈妈大发脾气也就不难理解了。

包贝尔有次在接受采访时说:包文婧先追的他,还说如果他不同意在一起,包文婧就会用烟头烫自己 "。多么极端的处理方式!但是,很庆幸,在这个节目中包文婧用到了很多描述感受的词:" 生气、委屈、紧张 ",姥姥不知听到了没?这个姑娘,真让人心疼。

包文婧的父母__别再吐槽包文婧了___来看看她的原生家庭

武志红说过:" 共情的基础,就在于妈妈能看到婴儿的感受。即我深深触碰到了你的感受,进入到了你的世界,感你所感,想你所想 "。界限—放手—自立把握好爱的界限很重要。包文婧妈妈属于典型的包办型溺爱,什么都替女儿做了,还做得那么好,所以包文婧没有参与感,觉得自己像个外人,包文婧说她没有做过饭,没有哄孩子睡过觉,没有洗过澡,就像她说的:" 妈妈什么都能干,太牛了 "。那她能干什么呀,也只有负责貌美如花了。

包文婧的父母__别再吐槽包文婧了___来看看她的原生家庭

溺爱源自父母的自恋,他们无视孩子真实的需要,而将孩子当作自己的另一个 " 我 ",给予过度满足,实际上父母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所以,父母要判断界限在哪儿,搞清楚这是谁的事情。姥姥也要想清楚:饺子是女儿的孩子,不是自己的,尽管女儿笨手笨脚,也要给她成长的机会、动手的体验,每个人不是天生就会当父母,每个父母都是在磕磕绊绊中成长。

每个都会经历一次 " 痛并快乐着 " 的旅行。一开始,我们献身于一个弱小无助的生命,几年来,又经历为他们担心、给他们安慰和理解、为他们做人生计划的过程。把我们的爱、我们的体力、我们的智慧和经验都给了他们,为的是有一天能让他们有内在的力量和信心离开我们。——《如何说》真爱是懂得放手的。李雪说:" 我们看似在谈亲子关系,看似为了孩子,但更重要的是疗愈自己,让自己成长 "。借此送给所有看到这篇文章的爸爸妈妈,以及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包括我自己,共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