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

广州黄埔公园: 广州竟有这么多森林公园,11 个区中 7 个区有分

yingzi 坐标: 154293 目录:/guang/

我们找到第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广州黄埔公园: 广州竟有这么多森林公园,11 个区中 7 个区有分

广州黄埔公园__广州竟有这么多森林公园_11_个区中_7_个区有分

广州 34 个免费开放森林公园分布于市内 7 个区 , 排起名次来各有千秋国庆假期前夕 , 广东省国有林场和森林公园管理局在广东林业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公布广东省免费森林公园名单 , 这是该局根据《广东省林业厅办公室关于开展森林公园基本情况调查的通知》对全省免费森林公园进行摸底调查后的成果。新快报记者梳理数据后发现 , 在上述森林公园中 , 广州市共有 34 个。在 11 个区中 , 分布在增城区的免费森林公园数量和面积均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区。而广州市面积最大的森林公园是位于花都区花东镇鸿鹤村的广州市九龙潭森林公园 , 该森林公园面积达 2000 公顷。从平均面积来看 , 从化区的森林公园平均面积最大 , 平均面积超过了 600 公顷。

广东有 623 个森林公园免费开放数据显示 , 截至 2016 年底 , 广东省已设立各级森林公园 1351 处 , 其中国家级 24 处 , 省级 79 处 , 市县级 569 处 , 镇级 679 处 , 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


6.8%, 森林公园数量跃居全国第一。据统计 , 全省共有 623 个初步建成免费开放的森林公园。目前 , 森林公园已经成为广东居民健身休闲好去处。据省林业厅统计 ,2016 年 , 全省森林公园接待游客 2 亿人次 , 森林旅游直接收入
30.15 亿元 , 创社会综合旅游收入 220 亿元。

广州免费森林公园十年翻一番珠三角 9 市正打造中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群 , 免费开放的森林公园很多。新快报记者了解到 , 截至目前 , 广州已建成森林公园 83 个 , 其中 34 个免费开放。免费开放的森林公园数量相比 10 年前的 17 个增加了 1 倍 , 其中省级森林公园 2 个 , 分别是太子森林公园与亿万森林公园 ( 龙洞牌坊旁的树木公园 ) 。这两个是个性十足的森林公园 , 树木公园是广东省的物种宝库 , 广东省多数珍稀植物能在其中看见 , 比如见血封喉、杜鹃红山茶等。王子山森林公园则是花都区的绿色屏障 , 所在的梯面镇则是广州正在建设的森林小镇之一。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 , 今年广州将完成 6 个森林公园建设 , 分别是从化区吕田狮象森林公园、增城区狮头岭森林公园、花都区雁鹰湖森林公园、黄埔区甘竹山森林公园、白云区马洞森林公园、番禺区七星岗森林公园。公园数量多的区平均面积则小那么 , 广州市免费开放的森林公园分布在哪些区呢 ?
根据公布名单 , 广州市增城、黄埔、天河、花都、番禺、南沙、从化 7 个区都分布有免费开放的森林公园。从数量上看 , 增城区拥有 13 个免费开放的森林公园 ( 其中 1 个省级、1 个市级、2 个县级和 9 个镇级 ) , 远多于其他区。广州市另外一个拥有省级森林公园的区是天河区 , 虽然天河区只有 4 个森林公园 , 但 " 级别 " 较高 , 分别为 1 个省级和 3 个市级 , 而广州市 34 个免费开放的森林公园中总共只有 2 个省级和 5 个市级公园。

数量上排名第二的是黄埔区 , 但该区免费开放的森林公园总面积只有 5


57.1 公顷 , 平均每个森林公园面积约为 79 公顷 , 比较 " 袖珍 "。而数量最多的增城区 , 免费开放的森林公园平均面积则倒数第二 , 但远超黄埔区 , 有 4
61.8 公顷。平均面积排名第一的反而是数量最少的从化区 , 虽然从化区只有两个县级森林公园 , 但面积分别达到 989 公顷和 308 公顷 , 平均面积达 648 公顷。天河区、花都区和番禺区的平均面积也超过了 500 公顷。

从区域分布来看 , 免费开放的森林公园最密集的区域是黄埔区科学城 , 该区域内凝彩路和揽月路分别有面积 80 公顷的边岗岭森林公园和面积 67 公顷的狮子岭森林公园。增城区的小楼镇也分别在 3 条不同的村内各分布了 1 个面积约为 30 公顷的森林公园。广州免费开放森林公园之最面积最大 : 广州市九龙潭森林公园面积为 2000 公顷 , 位于花都区花东镇鸿鹤村 , 市级 , 建于 2000 年 10 月 ;

面积最小 : 大飞岗森林公园面积为 8 公顷 , 位于黄埔区华坑村 , 县级 , 建于 2015 年 9 月 ;最老 : 广东亿万森林公园 ( 广东树木公园 ) 建于 1992 年 , 面积为


16.79 公顷 , 位于天河区 , 省级 ;最新 : 耙田山森林公园 , 建于 2016 年 11 月 , 面积为 33 公顷 , 位于黄埔区 , 县级。■统筹 : 新快报记者 陈海生 ■采写 : 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制图 : 廖木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