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找到第传统经济学不是很关心人的生活质量,或者是把生活质量简化为收入、环境、工作压力等具体问题。实际上,生活质量也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变量。因为对生活质量的判断是主观性判断,仅仅以收入、环境不能说明问题。心理学家发现,生活质量经常受对比效应的影响。社会比较有往上比和往下比。往上比的自然心理反应就是比较悲观;往下比,人们会倾向于满意自己的生活。同样的道理,人们的幸福指数与金钱也不是线性的对应关系。在很多情况下,生活质量与经济条件的关系不大,而是受人们心理的主观判断所左右。

_“心理账户”如何控制你_心理学家彭凯平解读诺奖经济学奖获得
还有,文化思维方式其实也影响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判断。比如,强调个体主义文化的国家(美、加、欧),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评价受个人因素影响很大;而强调集体主义文化的国家(中、日、韩),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评价受家人、同事、朋友、环境及生活状况的影响多,较少受个人的支配。有研究表明,西方人对生活质量的判断容易受情绪的影响;对他们而言,个人孤独感和失落感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因此,高兴时,人们更倾向于评价生活质量为高。相对而言,东方人则会把个人经历、事物本身作为关键指标。
_“心理账户”如何控制你_心理学家彭凯平解读诺奖经济学奖获得
心理学家的慈悲之心就在于,认识到人类的非理性本质,仍然相信人类的可塑性,相信人类智慧最终会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局限。这也许就是心理学和经济学最终的殊途同归之处。
_“心理账户”如何控制你_心理学家彭凯平解读诺奖经济学奖获得
最新 “心理账户”如何控制你?心理学家彭凯平解读诺奖经济学奖获得可以看看这篇名叫【这种现象说明了啥?表现特征如何】最新一个男生依赖一个女生会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 “心理账户”如何控制你?心理学家彭凯平解读诺奖经济学奖获得

_“心理账户”如何控制你_心理学家彭凯平解读诺奖经济学奖获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