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

黄金时代的悲情,福伦达的三驾马车

Ryleigh 坐标: 159833 目录:/html/

我们找到第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是福伦达在 17 年后的 1950 年推出的第二款以 Prominent 命名的相机,它是一台 135 相机,福伦达以 Prominent 为它命名,充分说明了福伦达对它给予的厚望,那么它真的是至尊吗?

_黄金时代的悲情_福伦达的三驾马车

▲正面看,至尊依然和 BESSA II 一样采用了对称设计,非常的优美。你没有猜错,依然一边是对焦一般是过片。不同的是这台相机的过片已经有了自动停片机构。

_黄金时代的悲情_福伦达的三驾马车

▲ 顶面右左至右第一个是对焦钮,这个钮的顶面还有个小机关,打开后可以弹出一个半圆形手柄,用来拍完照片后的退片。这种退片方式比同时代的巴纳克型徕卡要舒服多了,这是胜过当时徕卡的第一点。第二个东西是冷靴,然后是品牌和型号 LOGO 。继续向右,从上至下分别是快门按钮、快门线插孔、和带有R字的退片钮。最右边的旋钮就是带有自动停片功能的过片钮了。

_黄金时代的悲情_福伦达的三驾马车

▲相机底部中央是三脚架和皮套丝孔,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镜头是安装在一个突起于机身的基座之上的,这正是该机在设计上的天马行空之处。至于底部的这个"魔鬼脸"是做什么用的 ,我先卖个关子。

_黄金时代的悲情_福伦达的三驾马车

▲镜头正下方即为镜头释放钮,机身侧面同样有金属卡扣用来打开机身后背。

_黄金时代的悲情_福伦达的三驾马车

▲背面少了 BESSA II 的红窗,取景器依然是绿豆大小。令人尴尬的是,由于取景器在右侧,而对焦旋钮在左侧不远处,所以当你有右眼对焦的时候转动对焦钮的左手刚好怼在自己的左眼上...而同样设计的 BESSA II 因为机身远比至尊宽大,所以没有这个问题。

_黄金时代的悲情_福伦达的三驾马车

▲你可能在想:看了半天也没什么奇特之处嘛!那么奇特之处来了。拆下镜头后你会发现镜头的基座很奇怪,里面居然还有快门叶片!没错,这台机器最大的天马行空之处就在这里。它居然把一个"镜间快门"装在卡口上!我们知道镜间快门具有全程的闪光同步速度,这在那个胶片感光度还很低的年代是非常重要的指标。福伦达的设计师为了使用镜间快门,并且实现快门上弦和过片的联动因此把快门设计在了卡口座上,同时镜间快门还有震动非常低的特性。此外,这台相机的对焦是依靠镜头卡口座整体前后移动来完成的!如果你对机械相机的原理有所了解的话,现在你可以脑补一下要在这个卡口座上实现联动快门上弦、联动测距和整体前后移动对焦在工程上的难度有多大!而福伦达的设计师以非凡的智慧和创造力实现了这个惊世骇俗的设计!

_黄金时代的悲情_福伦达的三驾马车

▲我的这台相机配备的是著名的 Ultron 50/2 镜头,这在当时虽然是一枚非常优秀的镜头,但在 Prominent 的系统中还有一枚更为耀眼的镜头,那就是 Nokton 50/


1.5 。Nokton 这个名字来源于拉丁语系中的 nocte 一词,有"夜晚"的含义,寓意这颗镜头拥有超大光圈(同理,Leica 的超大光圈头都叫 Noctilux ,比如著名的 Noctilux 50/
0.95 ),Nokton 50/
1.5 是当时的标头之王,Leica 和 Zeiss 的 50/
1.5 镜头都无法与之抗衡,直到今天 Nokton 50/
1.5 的价格依然十分昂贵,这也是我暂时没有拥有它的原因。从这张图上还可以看到卡口座上的快门设置拨盘、闪光灯同步设置和自拍机。拥有高达 1/500 秒的闪光同步速度和自拍机,在当时是非常非常高级的相机了。

_黄金时代的悲情_福伦达的三驾马车

▲然而,福伦达的设计师只考虑了如何把相机的功能做完善,并没有考虑到镜头群和人机功效。至尊最大的优点是拜独特的快门所致,最致命的确定也同样。犹豫快门的存在,所以至尊的卡口直径非常小,严重限制了镜头群的发展。所以这个系统只有区区几个镜头,在整个体系上无法与 Leica 和 Zeiss 抗衡。

_黄金时代的悲情_福伦达的三驾马车

▲尽管有上述缺陷,至尊仍然是当时最好的最高级的联动测距相机,当时的巴纳克型徕卡和 Zeiss Ikon Conatx III 都无法与之相比。但,至尊之位它座的时间很短很短。

_黄金时代的悲情_福伦达的三驾马车

▲打击首先来自 Zeiss Ikon。1951 年,也就是至尊推出的第二年, Zeiss Ikon 发布了 Conatx IIIA ,该机增加了测光系统。而至尊直到停产也没有测光。尽管如此,至尊仍任在很多方面比 Conatx IIIA 强大和精良,福伦达并没有意识到危机。

_黄金时代的悲情_福伦达的三驾马车

▲ 1954 年,Leica 发布了划时代的 M3 。其余所有 135 相机在 M3 面前都黯然失色,包括至尊。拿起 M3 的人们第一次发现取景器还可以如此宽大明亮!取景器居然还有可自动根据镜头焦距调节的线框!超长基线、极其精密复杂的联动测距系统完全压倒了其它所有的相机!在 M3 的光环面前,至尊完全彻底的失败了。所以时至今日,尽管 M3 的产量远高于至尊,但一台 M3 的机身价格十几倍乃至二十倍于至尊。后来,福伦达在至尊后期机型上安装了一个1比1比例的巨大取景器,但已经于事无补,先天的结构缺陷不是一个小小的改动可以弥补的,至尊的失败直接导致福伦达走向没落。从至尊到没落的苦楚,不知道当时的福伦达是如何咽下的。

_黄金时代的悲情_福伦达的三驾马车

▲ 至尊的辉煌和没落就如同福伦达品牌的写照,让人唏嘘,让人感叹。它是那么的精巧别致,又是那么的晦涩难用,它就像福伦达一样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是福伦达品牌文化最好的诠释。Vitessa L

_黄金时代的悲情_福伦达的三驾马车

Vitessa,是一台 135 画幅皮腔机,这绝对是相机史上最最独特的设计之一,是福伦达无数天才设计里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因为它有一根标志性的天线,所以俗称天线机。又因为它的双开门设计,也被称为石库门。我的这台天线机是最后期带测光的版本 Vitessa L 。

_黄金时代的悲情_福伦达的三驾马车

▲收起状态的天线机是一个艺术品,金属表面的处理工艺绝对是我摸过的最好的之一。

_黄金时代的悲情_福伦达的三驾马车

▲机身正面集成了测光表探头、测距窗和取景器、胶片计数器、双开门和闪光同步接口。

_黄金时代的悲情_福伦达的三驾马车

▲顶面有一个非联动式测光表读数盘,这个标测的是 EV 值。读出 EV 值后可以手动在镜头上锁定 EV 值,此时光圈快门联动。测光表旁边有个景深指示盘,它是用来配合机身背面对焦拨盘的。

_黄金时代的悲情_福伦达的三驾马车

▲机身背面最左侧是福伦达传统的绿豆大小取景器,中间的大拨盘就是对焦拨盘了,天线机的对焦操作可比至尊顺手多了。最右侧的小拨盘是用来设定测光表感光度的。除此以外背面什么也没有了。

_黄金时代的悲情_福伦达的三驾马车

▲取景器下方金属和皮革交界处的折角设计是个亮点,让平淡无奇的背面显得更有质感。

_黄金时代的悲情_福伦达的三驾马车

▲底部分别是退片钮、背盖锁定释放钮和退片钮。这款相机的背盖是那个时代常见的脱裤子设计,抱歉忘记拍了。

_黄金时代的悲情_福伦达的三驾马车

▲天线机最独特的当然是天线咯。当我们按下快门按钮的同时顺势甩一下相机,伴随着清脆的咔嗒声,石窟门打开、镜头弹出、天线升起,非常有意思。

_黄金时代的悲情_福伦达的三驾马车

▲我这台机器配备的是固定 Ultron 50/2 镜头,该机也有较为便宜的 50/2.8 镜头的配置。


2.
_黄金时代的悲情_福伦达的三驾马车

▲从顶部看镜头可以看到光圈和快门的设置机构

_黄金时代的悲情_福伦达的三驾马车

▲难得的是,我用现代测光表比对这台相机的测光,结果是依然准确

_黄金时代的悲情_福伦达的三驾马车

▲福伦达给天线机的定位是快速拍摄相机,目标用户是记者。

_黄金时代的悲情_福伦达的三驾马车

▲因为这台相机的过片和快门上弦都是通过按压这根天线实现的,天线按压到底然后就可以直接按快门了,再次把天线按压到底就可以再次拍摄。你同样可以想象一下,要实现这样的动作在工程上的难度有多大。福伦达的工程师到底花费了多少精力才解决这些难题不得而知。然而,虽然这确实比当时那些没有过片手柄的相机要快很多,但是记者们并不买账。

_黄金时代的悲情_福伦达的三驾马车

▲所以,正如历史一样,特立独行天线机在残酷的竞争中失败了。从当年的工具变成了今天怀旧者手中的玩物,可谓造化弄人。

_黄金时代的悲情_福伦达的三驾马车

▲这并不是历史在和福伦达开玩笑,而是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你不进则是退。

_黄金时代的悲情_福伦达的三驾马车

福伦达是黄金时代悲情的英雄,它不乏各种奇思妙想、不乏深厚的历史积淀、不乏顶尖的机械技术和光学技术人才,它的失败和没落值得后人反思。福伦达的失败是源于脱离了市场的根本诉求,是源于自我的陶醉,或许它有自我陶醉的资本,但资本最终会被用尽。后世的福伦达几经转手现在品牌属于确善能经营,和往昔的辉煌相比,如今的确善能只能利用福伦达遗产里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复刻镜头让这个品牌苟延残喘。

纵观福伦达历史,起伏跌宕、命运坎坷,让人唏嘘不已。这三架马车并没有把福伦达带入黄金时代,反而是见证了品牌的没落。今天,当我把玩这些 60 年前的精巧绝伦的遗产时,福伦达的往昔的荣光如电影版浮现在脑海里,这或许就是收藏老相机的趣味所在吧。-- THE END --谢谢观赏最新 黄金时代的悲情,福伦达的三驾马车可以看看这篇名叫 “沙俄与大清的黄金时代”亮相南京博物院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 黄金时代的悲情,福伦达的三驾马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