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了外国人中国式幽默和体面

Elliana 坐标: 81535 目录:婚姻家庭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 他了外国人中国式幽默和体面

本文采写:新京报田超

新媒体编辑:田偲妮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著名相声艺术家、教育家丁广泉先生于 2018 年 1 月 18 日 18:58 分在北京协和医院因肺癌去世,享年 73 岁。他曾培养出朱力安、捷盖等 " 洋笑星 ",人们称他为 " 京城相声洋教头 "。

今天,新京报记者通过丁先生家人的朋友向其家人联系,家人希望安静把老人送走,不便接受采访。

遵照丁先生本人的遗嘱,他的遗体已由家人无偿捐献给医疗机构,为我国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和提高疾病防治能力,贡献自己最后一份力量。其生前遗愿为:无需告别,不办仪式,不留下痛苦,让笑声长存。

最后的日子

要把笑声快乐留下

丁广泉生于 1944 年,是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的徒弟。他生前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美国海外艺术家协会理事、世界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煤矿文联理事、朝阳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从 1985 年起,他在历届国内曲艺、相声大赛中获奖,比如自编自演的相声《发财有术》、系列相声《生活的浪花》,以及小品《洋腔洋调》、《洋戏迷唱三国》等。

与师父侯宝林

陈振清 1994 拜师丁广泉,是丁先生的第三位中国徒弟。他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说:" 师父生前留有遗嘱,希望静静的走,不给大家增加悲伤,而且也不愿让大家看到那种痛苦的面容。因为他一生是搞‘笑’的艺术的,要让笑声长存。我觉得师父也是受到侯宝林大师的影响,我师爷走的时候也是说,即便到了天堂也要把笑声带去。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了解老艺术家的心情,他们对艺术的执着和认真,是年轻人无法体会到的。"

徒弟们本想给师父办个告别仪式,但丁先生家里人还是想遵照遗愿,丧事从简。

回忆起师父在医院的日子,陈振清说:" 他在病床上即使很痛苦,也绝不会表现出疼痛的神态。有一个细节,我们去探望他的时候,他是肺病,多痰咳嗽,每次吐痰都要用面巾纸方方正正的包好再扔在垃圾桶里,这就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态度。临走的时候,他还不忘侯派相声艺术的发展传承,在昏迷之前他说,我最大的愿望是侯派艺术到我这不能断,我不能对不起我师父(侯宝林)。"

陈振清觉得,师父丁广泉在相声界是一个 " 豁达 " 的人,也正因这种性格他才收了那么多洋徒弟," 相声界通常把辈份看的特别重,但他教育我们不要跟人攀比辈份,就记住你是师父的徒弟就够了。他收外国徒弟在相声界开了先河,不仅仅教这些洋徒弟技艺,还有对他们生活上的帮助。他生病以后经常到处奔波讲座、上课,有好几次犯病就是因为累的,让人心疼。"

众洋悼念

朱力安发长文缅怀

1989 年,丁广泉为电视台创导的相声小品《新编孔乙己》,并且逐渐与大山搭档演出,这是他陪养外国笑星的开端。

丁广泉与大山

同时,他也通过教相声推广汉语,并著有《我的汉语教学与国际推广》等著作。这些年来,他遵循 " 有教无类 " 教育理念,先后培养出了一些洋笑星,比如玛丽娜(亚美尼亚)、莫大伟(美国)、朱力安(法国)、捷盖(喀麦隆)等,因此人们也称他为 " 京城相声洋教头 "。

得知丁广泉先生去世的消息后,很多相声界人士和观众表达了对丁先生的悼念,曾向丁广泉老师求艺,合作多年的大山在网上发了一组照片,缅怀一起同台的日子。

他的另一位徒弟朱力安写了一大段长文来回忆与师父的感情,读起来让人动容。从这段长文中不难看出,丁广泉不但教给了朱力安相声知识和技巧,也潜移默化的让他理解了中国文化。

(向上滑动启阅)

此刻止不住我的眼泪。正准备分享昨天录的这个排练视频到微信朋友圈,一打开微信得知我敬爱的师父丁广泉先生离开了我们。

与其说他是我的相声老师,他更像是我的中国爸爸,我的人生导师。曾经许许多多为人处事的困惑,不论生活上工作上,我都会和师父聊,向他请教,他会细心地跟我讲这个时候对方怎么样理解,应该注意什么,别人的言外之意,跟我讲解事情的复杂性和背景,如何在意识到一切复杂性以后用真诚正直和善良的方式来处理。

师父,最近徒儿没有去看您,有点不孝,很后悔。本来想在过年期间带两个小宝贝一起去拜访,汇报近况,孩子们莫名地也一直记着丁爷爷的棒棒糖。此刻想起几个月前我和椰果去您家,我带着全套设备给您和师母做了咖啡,那次长聊太宝贵太宝贵了。望您一路走好,将来我会好好的,虽说我没能完全听取您的所有劝告,但我的余生会努力不辜负您多年的苦心栽培 [ 鲜花 ] [ 鲜花 ] [ 鲜花 ] 最后只想说,由衷地谢谢您的一切。

说起来当年我要不是手伤的缘故,不会停止演奏生涯,不会来中国长住也不会遇到您。近些年从开餐厅到缓慢恢复拉琴,决定了没能继续在您身边。您得癌这几年,一直坚持给们每周上一次公开课,一次又一次地化疗,您的身体有多痛苦您都没有让看出来,还是以充满活力的嗓音和精神面貌来面对大家。愿您能听到词曲,我永远无法报答您给我的人生带来的一切。

——朱力安

" 洋徒弟 " 眼中的中国爸爸

2016 年,丁广泉和他的洋们一起做客北京台《北京客》栏目时,与观众分享了师徒学艺、生活趣事。生活中的丁广泉为人随和,但对这些洋徒弟也并非照单全收,比如汉语不行的他不想收,汉语特别好的他也不一定收。

刚认识丁广泉老师时,喀麦隆人捷盖汉语说得还不利索,想拜师学艺老师就没同意,要求他先要过汉语语言关。而法国人朱力安则是因为汉语太溜差点没拜成师,丁广泉生前回忆,有一次他正在给一位徒弟讲道理,旁边的朱力安就跟着说起来,比他的话还多。" 我要是收了他,以后是他教我啊,还是我教他啊。"

丁广泉并非不同意 " 教学相长 ",他有个美国徒弟莫大伟学历高,硕士论文写的就是中国相声,还在中国高校教书并且把相声翻译成英文,去教。这就给了丁广泉很大的启发,从那以后他就把相声跟汉语研究与教学结合起来,并且出版了著作《我的汉语教学与国际推广》。

在这些洋徒弟们眼中,丁广泉是位 " 中国爸爸 ",他考虑周到、急脾气、关心、坚持艺术。徒弟在生活、工作上的遇到困惑时,也常愿跟师父商量。丁广泉的外国人相声学习班大概办了 10 届左右,正式拜师学艺的有七八十人,而辅导过的就更多了。他要求的人品一定要好,对洋也不例外,他曾说过有的洋有名气了,一出去演出先问多少钱,钱少还不去,对这样的徒弟他也开除过。

在教这些洋徒弟的过程中,他总结出了自己的经验,对外国要 " 因材施教 "。" 我教他们难在哪?是中国话不好学吗?其实不是。难在要根据他们每个人的特点创作节目,这个创作的过程是最苦最难的过程。我会先问,你喜欢哪个作品,喜欢哪一段?我再给你改。"

对于丁广泉收洋徒弟,在相声界是有不同声音的。但是他从 1989 年后坚持了近 30 年,其成果和影响有目共睹。相声大师侯宝林也给了徒弟很多鼓励,丁广泉生前接受采访时说:" 侯大师告诉我,要教他们真正的知识,要让他们知道中国人的幽默在相声中蕴含了很多中国文化,通过这些文化才能真的告诉他们一些知识。"

晚年患病后

坚持做讲座,给上课

在患癌这几年,丁广泉先生依然从事相声的普及推广工作,不但定期给上课,还经常走进高校、文化馆、社区等开办讲座,讲解相声艺术与汉语教学。

在网上,经常有网友、分享听丁广泉讲座的经历。比如在 2016 年,一位网友说:" 丁广泉老师,早晨五点起床,北京坐高铁来天津带着徒弟来讲课,70 多了,肺癌切了一块肺已经。老骥伏枥,为其精神点赞。" 其中,最近的一条丁广泉相声讲座信息显示,2017 年 6 年 26 日,也就是半年前,身患癌症的丁广泉带着徒弟们来到北京语言大学做了一场名为《相声——汉语言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

丁广泉的相声讲座从许多年前就开始了,相声爱好者、研究者东东说:" 我上大学的时候丁先生到我们那学校做过一次讲座,学校会组织的,让我当的主持人。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活动前我们联系他,说您家在哪,我们去接您。丁先生回复说,不用了,我就住和平里,自己坐 62 路过去就得了。而且那次讲座,丁先生很早就来了,非常认真地准备,带了好几个弟子,现场既有表演,又有讲解,非常认真。"

今日去世的消息传开后,不少网友也在悼念 " 大师级人物,精神伟大 "、" 捐赠遗体,临终也把美名留 "、" 我们无需告别,您带来的笑声长存 "。

专题栏目
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