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找到第作为同样将稻米作为主食的江浙地区,也有一段挚爱着猪油拌饭的历史。在那个一切都凭票供应的年代,每逢过年家庭主妇便会拿出攒足的肉票换猪肉,当然一定会强调肥肉多给点。

买回来后第一件事就是炼油,这时家里的小孩子是绝对不会出门玩的。因为要时刻守在油锅边,等着炼油剩下的油渣滋滋作响地出锅。趁热拎出一块塞进嘴里,轻轻一咬便能感受到油渣在嘴里崩裂的极致酥香。

很多人都知道老上海有将青菜、咸肉、大米一起蒸煮做成咸肉菜饭的习惯,却不知道这咸肉菜饭好吃的秘诀其实就是猪油。蒸好拌匀的咸肉菜饭盛到碗里后,一定要趁热放一大勺猪油。如果再撒上碾碎的油渣,咸香的菜饭里就又多了些焦香,即使没有配菜干掉一大碗也不成问题。因此,正宗的上海菜饭其实就是猪油拌饭的升级版。

在临近上海的苏州,还流传着一种古代贵族最爱的秃黄油拌饭。秃 " 是苏州话 " 忒 ",纯粹的意思;" 黄 " 指蟹膏和蟹黄;而 " 油 " 则特指猪油。新鲜拆取的蟹黄蟹膏用猪油翻炒,再加盐、姜汁等调味料精炼,最后封存,这就是秃黄油。新鲜出炉的菊花精米饭趁热放秃黄油拌匀,便是一碗足以让人舔碗的苏州贵族版猪油拌饭。

不过如果你认为猪油拌饭只存在于秦岭淮河以南地区,那就是对东北大米赤裸裸的不信任。用当年新产东北珍珠米蒸一锅晶莹剔透口感弹牙的米饭,趁热从装猪油的搪瓷碗里翘出一块猪油埋进冒着热气的米饭里。然后,重点就来了!一定要挑一勺大酱放在米饭上,最后撒翠绿葱花拌匀。这一碗充满大酱香气的猪油拌饭放在面前,光闻味道仿佛就已经到了那个寒冷却满满人情味的东北。

人天生就会对动物油脂充满向往,在那个能三餐吃饱就谢天谢地的年代更是如此,于是就诞生了 " 人间至味 " 猪油拌饭。而到了能量消耗变少,对健康越来越关注的现代,这种食物退出我们的日常餐桌也是理所应当。

就像我们经常会拿出那个保存着老物件的箱子,吹吹灰尘用手摩挲着开启回忆一样。偶尔也可以吃碗猪油拌饭,让它开启那些尘封在食物香气里的记忆。*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最新 猪油拌饭,是永远无法取代的“人间至味”可以看看这篇名叫 很多人所谓的“体质”,其实是激素这个小碧池 | 撸铁妹专栏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 猪油拌饭,是永远无法取代的“人间至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