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刘玄德三顾茅庐曹操北伐乌桓时,刘备建议刘表出兵许都袭取天子,刘表没有接受(注:刘备原本在袁绍阵营,袁绍兵败后,刘备投奔荆州,依附刘表 ) 。等曹操凯旋回到许都,刘表才对刘备说:" 没听你的话,失去了大好机会。"刘备说:" 如今天下四分五裂,每天都有战争,机会多的是,岂会不再?只要能抓住下一个机会,不必遗憾失去上一个!" 然而,刘备私下却为髀肉复生(大腿上长了赘肉),心生悲哀,为之流涕。
刘备在荆州,四处寻访人才。荆州有一位名士司马徽,外号 " 水镜 ",素有识人之明(水镜,意指如以水为鉴之明)。刘备去拜访他,请教本地有何等人才。司马徽说:" 识得时务必须是俊杰之才,这里有伏龙和凤维!" 潜伏的龙和幼小的凤,意指尚未出山的绝世人才。刘备再问:" 谁是伏龙、凤维?"司马徽说:" 诸葛亮和庞统。"

刘备很器重一位人才徐庶,可是徐庶事母至孝,而母亲被曹操军队俘虏,因此他迫不得已,去许都见曹操。曹操放了他母亲,将徐庶留在许昌做官。徐庶临行前向刘备说:" 诸葛亮是一条卧龙,将军愿不愿意跟他见面?"刘备之前已听司马徽提及,这下当然愿意,说:" 请你陪他一起来。"徐庶说:" 这个人只能你去拜访他,他不可能来晋见你。将军最好是亲自登门拜访。"
刘备于是亲自拜访,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刘备为什么肯三顾茅声? 毕竞他曾经当过豫州牧、徐州牧、当时起码也还是个县令,而诸葛亮只是一个山野农失。刘备为什么肯 " 偎身枉顾 ",而且顾了三次?

原因就在听说:" 诸葛亮自比管、乐 "。管,就是管仲;乐,就是乐毅。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天下,乐毅为燕昭王复国雪耻。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时,说:" 国君如果只以齐国为满足,那用我鲍叔牙就可以了。如果想要称霸诸侯,那非管仲不可。"刘备如果不想称霸天下,也就不必三顾茅庐了。可是刘备想煞了要称霸天下,要雪耻复仇———这个农夫居然 " 自比管、乐 ",肯定有两把子,尤其是司马徽和徐庶都大力推荐他!
刘备终于见到了诸葛売,诸葛亮提出了 " 隆中对 ":曹操拥有百方大军,并旦挟天子以令诸侯,已经无人能将他打败。孙权据有江东,人心归附,贤才尽力,只能当作朋友,不能当作敌人。荆州处在高度战略地位,可是花花(刘表)不行,正是上天赏赐给将军的资本。益州沃野千里,是天府之国,可是花花(刘障)更差,蜀中人士都期待一位英明的领袖。若能拿下荆州、益州,安抚境内蛮族,再跟孙权结盟,则可以完成霸业,刘室可以复兴(刘备是刘姓宗氏 ) 。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大战略,真是深得我心,对诸葛亮曰益亲近,言听计从。 两个老弟兄关羽、张飞有些吃味,向刘备表达不满,刘备对他们说:" 我得到诸葛亮,犹如鱼得到水一般。请你们不要再说了。 "

三国演义的读者都能体会刘备 " 如鱼得水 " 的心情,只有很少人想过 :" 水 " 等待鱼的心情。诸葛亮人在荆州,荆州是刘表的地盘。而诸葛亮其实是刘表的姻亲:诸葛亮娶黄氏,岳父黄承彦在三国演义中出现二次:一次是刘备二顾茅庐时遇上,一次是引陆逊出八阵图。黄承彦娶蔡氏,是刘表继室蔡夫人的姐姐。简单说:诸葛亮应该跟着老婆叫刘表一声姨丈,而当时在荆州政府中掌权的蔡瑁,则是诸葛嫂的亲舅舅。
有这样的裙带关系,请葛亮又有大志、有大才,为何不在荆州大展身手一番?这就是 " 水 " 对 " 鱼 " 的渴望了——水里如果没有生物,就是一潭死水。事实上,"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在诸葛亮眼中,荆州政府那帮人不过是鱼虾而已,刘备才是 " 龙 "。易言之," 水镜 " 司马徽的宣传、徐庶的推荐,都是襄阳地区那一群 " 政治投资客 " 精心布局的一环又一环,而刘备则一步又一步的进入那个连环套,直到 " 如鱼得水 "。
但切莫把这个布局看成诈术、圈套。因为,诸葛亮有本事讲出 " 隆中对 " 旷世战略,而且他后来确实将之付诸实践了——这是真才与骗子的不同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