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麻醉科医生: “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但负责保命的为【观察者网 文 / 陈雅莉】14 号,观网报道了一篇辟谣 " 山西医科大学的麻醉学专业由一本降为二本也没人愿意报考 " 说法的新闻。文中提到,当前,我国麻醉医师的缺口巨大,如果按照欧美每万人需要 2.5 个麻醉医生的标准,我国至少还需要 30 万名麻醉医生。
读者也对此表示同意:打酱油的星际菜鸟解读为什么无痛生产少,主要就是麻醉医生不够。。。而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麻醉的需求越来越大,麻醉医生紧缺的现状就导致了现有的麻醉医生 " 连轴转 " 的辛苦工作状态。阿汤哥解读
2.

麻醉科医生__“外科医生治病_麻醉医生保命”_但负责保命的为
以前麻醉师通常是具有临床经验的医生再进修培养的,我表弟就是麻醉师,在一个地级市医院里,10 年前他们医院也就只有 7,8 麻醉师,每天连轴转,手机 24 小时待机,有一年我们吃着年夜饭,一个电话过来,就过去了,吃饭前还特地说不能喝酒!太辛苦了据齐鲁壹点的采访报道,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王慎说:" 仅在中心手术室,就有 18 台手术在同时进行,一天下来,少不了八九十台手术。"加上医院产科手术室、门诊手术室、介入科、内镜诊疗室等,每天手术总数可达到 150 台左右。而与之不相称的是,省千佛山医院麻醉科仅有 30 多位麻醉医生。" 我们科有个同事一天跟了 24 台剖宫产手术。" 王慎自己也创下过一天 22 台剖宫产手术的纪录。" 从早上八点一直到晚上十点,碰到大手术,凌晨两三点下班也十分常见。"
还有读者想起了最近有麻醉医生猝死的新闻:为中华之复兴而读书解读哎 最近好多医生 特别是麻醉医生猝死6 月 27 日,就有一位年仅 25 岁的麻醉医生猝死在医院宿舍中。他的朋友圈截图显示了他曾不分昼夜连续加班。

麻醉科医生__“外科医生治病_麻醉医生保命”_但负责保命的为
北京大学医学院的所有院系,没有麻醉系二十九画生解读同意,我和临床专业的同学一比,知识面和深度还是有不小差距的,所以我是比较支持麻醉作为一个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的,但中国基层医院缺乏麻醉医生的现实又决定了麻醉本科不可能取消在业内看来,取消麻醉系,也是为了提升麻醉学科的学术地位。1986 年全国第一届麻醉系招生,当时全国有 50 多所医学院开办了麻醉系,一大批护士转岗学了麻醉,与此同时,不少中专、卫校也开了麻醉专业,这让外界都认为麻醉医生的专业背景都差不多,大家都是 " 干麻醉的 ",于是被简单称为 " 麻醉师 ",但其实只有最早的一批麻醉医生不是科班出身,如今麻醉医生的专业背景都与其他临床医生无异。所以麻醉医生很介意被称为 " 麻醉师 ",就是这个历史原因。
麻醉医生担负着如此重要的职责,却因为常年在幕后而不为人所知,甚至被误解。他们在业内地位低,即使大专家也仅在业内有名,专业不被知晓。相比起内外科医生可以随着年资、水平提高而成为知名专家进而提高诊治费用,麻醉医生收入单一麻醉医生在业界地位低也造成更多人不愿去报考麻醉专业、做麻醉医生。根据医脉通发起的 2016 年医生收入调研,在 2016 年平均收入前三十的科室里面,口腔科排第一,为 12757 元每月,而麻醉科排到了第二十四位,为 6933 元每月 。
图自医脉通调查报告

麻醉科医生__“外科医生治病_麻醉医生保命”_但负责保命的为
据羊城晚报报道,"80 后 " 的陈磊 2003 年从广医一院毕业,学的是临床医学,毕业后自己选择了到麻醉科工作,当时同专业的同学里,只有他和另外一名同学选择了去麻醉科。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副会长、中山一院麻醉科主任黄文起也对记者说,目前要招一名麻醉医生非常难,他所在的中山一院,对麻醉医生的学历要求已经到了 " 博士以上 "," 但有着这么高学历的人才,几乎没人愿意来麻醉科。"不仅没有人才进来,现有的人才流失也在加剧。广州医科大附属第一医院的麻醉科主任董庆龙说,单是去年,他的科里就走了 6 个麻醉医生。" 试想一下,以后没有麻醉系毕业生了,本来就短缺的麻醉医生,将会面临更大的空缺。"麻醉医生作为手术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现在却在现实中遇到困境。一方面,他们的工作很累、很忙,要应对所有的外科手术,但外界却对他们所知甚少,缺乏应有的尊重,其地位与收入都和付出不成正比,另一方面,对麻醉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愿意选择这行的医却越来越少,导致缺口越来越大。
要如何才能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读者们,你们怎么看?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 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麻醉科医生__“外科医生治病_麻醉医生保命”_但负责保命的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