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南溪古寨: 深山古寨里的他们,是匈奴后裔

成龙主演的《天将雄狮》,激起人们对消失的罗马军团的兴趣。在中国,匈奴消失之谜也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近年来人们通过 DNA 研究发现,蒙古人就是匈奴的后人,日本学者也认为自己的祖先是匈奴人。多年前,皖南东至县南溪古寨也发现匈奴的后裔,复旦大命科学院专家还曾对这些匈奴后裔抽取 DNA 进行检测。图为南溪古寨的村民,从他们的脸上,能够看出匈奴人的遗痕吗?
皖南深山中的古寨

曾经两次去南溪古寨,相隔 8 个年头。山还是那些山,水还是那些水,古村已经却新了很多。古祠堂已经修复了,村中的老房子也少了几栋,却多了一些新房。村子里除了零星几个年轻人外,更多的是老人和孩子,这与附近的村落并无不同之处。图为游人在村子里参观。景点开发后游人并不多。

" 村子已经变成了旅游景点了,收门票了,开农家乐的人家也多了。" 时隔 8 年,65 岁的金池云还是一眼认出了记者。金池云孩子们都在外面闯荡,只剩下老俩口在家里打理着自己的农家乐。" 有生意就做,没有客人就歇歇。" 图为一个当地老人在编竹编。经过千余年的繁衍后,他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和当地人没有什么太多的差异。

南溪寨距东至县城约 30 公里,170 多户人家,近 700 人,除了一两户异姓外,全部姓金。村子至今保留着完整古朴的原始生态自然风貌, 99 弄,88 沟,所有水道呈 S 形走向。据说南溪的名字,是取 " 南部匈奴 " 和 " 有 88 条小溪 " 的意思。图为地处大山深处的南溪古寨过去一直很封闭,这也是房子能够得以保存的重要原因。

不仅仅是村落的布局有些特殊,村子里房屋也很奇特。南溪古寨虽属皖南,大部分建筑与皖南徽派建筑有些类似,但始建于元末的酷似碉堡的碉屋,为该村庄独有。墙壁上有众多的洞孔,据说主要为瞭望和射箭之用。

南溪古寨的房屋墙壁所成夹角并非汉族常用的直角,而是锐角,尖尖地突出,据说象征了骁勇善战的性格。此外,古寨村民的发髻较后,据称这与他们食用动物的生活习惯有关。同时祠堂 99 根梁柱上雕刻着云状花纹,还有骑马打仗、骑射、羊、凤同图等游牧民族的内容。这是当地人确信自己是匈奴后裔的重要佐证。图为村子里金氏祠堂保持着徽派建筑风格,但却不完全相同。

遗憾的是村子里一些新建的建筑在逐渐增多,这与老宅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匈奴 " 迁徙皖南

说南溪古寨村民是匈奴后裔,最重要的佐证便是族谱。当年保管族谱的族长金天赐已经去世了,不过金池云家保存着族谱的影印本。随着岁月的迁徙,人口变化,族谱数量也在增加。图为金池云展示族谱。族谱第一页记者祖先是 " 金日磾 "。

族谱最早修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第一篇 " 金氏源流 " 明确标注南溪古寨匈奴后裔的祖先是匈奴屠休王之子———金日殚。图为南溪古寨族谱上他们的祖宗金日磾的画像。历史中的屠休王是匈奴中掌管祭天金人的一个部落首领。公元前 121 年,河西之战中,汉武帝派遣骠骑将军霍去病沉重打击了匈奴众部落,休屠王的祭天金人也被缴获。因畏惧大单于责罪,在另一匈奴部落首领浑邪王的劝说下,休屠王和浑邪王共同降汉。
降汉途中,休屠王突然反悔,又被浑邪王所杀,其部下 4 万余人都归降西汉。归汉后,汉武帝封浑邪王为列侯,金日殚因父亲被杀,无所依归,便和母亲、弟弟一起,随浑邪王降汉,被封马侍郎。

按照南溪古寨族谱记载,金日殚的后代一直归属于汉。到了唐代,金氏族人来安徽为官,不断繁衍,后来发生著名的黄巢起义,族人为避祸乱来到池州南溪深山中筑寨定居,并便修建了祠堂,祭祀祖先。图为南溪古寨的祠堂柱子上的雕刻与现在的蒙古族风格有些类似。

如今的祠堂已经成了游人到南溪古寨必定参观的地方,每天上午和下午,63 岁的金长志要带着几个妇女表演他们特有的舞蹈。" 舞蹈也是原来族长金天赐教的,据说是祖上传下来的。" 金长志说,服装也是根据蒙古族服装式样加工的。图为金长志和妇女们在表演舞蹈,村里没有年轻人愿意跳这种舞蹈,年轻人几乎全部外出打工。

其实不仅仅是建筑和族谱印证着南溪古寨村民是匈奴后裔的可能,生活习惯也有很多与当地人不同,比如崇武力、祭祀朝北。古代匈奴族有同姓不通婚,子继父妻妾、弟继兄妻妾的风俗,子继父妻妾在入汉后被取消,南溪古寨解放前保留有弟继兄嫂的 " 规矩 "。图为一对姐弟在门口玩耍,在一代又一代的繁衍中,发生变化,逐渐同化。匈奴 DNA 之说

匈奴消失之谜一直以来颇受国内外历史学家的关注,历史记载中河西之战中,匈奴一部分向西北逃亡,据说现在的匈牙利人便是匈奴的后裔。另一拨人投靠汉朝,经过民族融合、繁衍分布在全国很多地方。图为金池云和妻子在忙着做晚餐,晚上一拨游客到他家订了晚餐。目前金池云的农家乐只有老俩口打理。

在甘肃兰州市榆中金崖镇也有匈奴后裔,这里的金氏于北宋建隆元年来甘肃榆中定居;江西省婺源延村也属匈奴金日磾后裔,北宋元丰年间来此定居;山东省文登市丛氏匈奴后裔因家族灾难,逃难是改金氏为丛氏;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后路金村匈奴金日磾后裔,据家谱记载,先祖也是金日磾。而在众多的匈奴后裔中,南溪古寨是国内发现的最大的一支。图为金氏家族最大的祠堂门前屏风上,写着硕大的 " 金氏 " 大字。
随着科学的发展,DNA 检测已经让匈奴消失之谜越来越接近。

2006 年,法国遗传学家 Christine Keyser-Tracqui 用 2300 年前的古匈奴贵族尸体与现在蒙古地区的蒙古人群体,以及现代安纳托利亚的土耳其人群体进行的 Y 染色体、线粒体、常染色体脱氧核糖核酸分析。结果表明,古匈奴和当代蒙古人为延续世系。图为金氏的新生代。这已经是第 89 代。

2007 年的另一项名为 "Genetic analyses on the affinities between Tuoba Xianbei and Xiongnu populations" 的研究中,遗传学者用拓拔鲜卑的 DNA 与匈奴进行对比,结果两者高度吻合,证明匈奴与鲜卑的基因传承关系。图为南溪古寨经济条件并不好,主要经济来源是山地,然后是外出打工,一直以来在当地都是贫困村。

研究者在不断的研究中证明,今天说阿尔泰语和乌拉尔语的 " 图兰(Turan)",都是匈奴的后裔,包括今天的蒙古人、满洲人、突厥人、日本人、匈牙利人等。图为 180 多年的老房子保存还很好。

东京国立博物馆里关于日本人的起源,就讲明了自己的祖先就是匈奴 。蒙古国北部额金河发现 2000 年前的匈奴古墓,根据对古墓中 219 具尸体的 DNA 检测,发现匈奴的基因成分与现代蒙古人和日本人的基因高度匹配,以蒙古人种为主,另有 11% 的欧洲成分。图为村里有两个祠堂,这个祠堂是后来建设的,其风格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科院院士,上海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教授曾带研究团队对南溪古寨的金礼华、金义明、金岩方三位金氏家族成员进行 DNA 抽取,希望通过基因检测来分析他们是匈奴后裔的可能性,不过至今依然还没有进展。图为金玉信刚刚从外面打工回来,看望家人。他家的房子也有一两百年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