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

清朝女商人周莹

Shyanne 坐标: 155254 目录:/qing/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清朝女商人周莹演员孙俪饰演的周莹对于清朝的女人,大家可能会说,那时候的女人不就只是生孩子、伺候老公么,还能做生意,甚至当首富?电视剧就是会编!这可不是编,这位清末女首富是真的凭借自己钢丝般的意志和艰辛的努力,在清朝末年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涉及领域包括盐商、蚕丝、棉花、棉布、材、茶叶等方面(用现在高逼格的话形容就是打造了一个闭环的生态体系)。而且她的真实经历,比电视剧演的还要神奇!

17 岁被 " 骗 " 嫁人;18 岁公公、丈夫相继离世被迫执掌家业电视剧中的周莹是跟着养父四处卖艺的江湖女子,但事实上,周莹其实是出生于富商之家,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1869 年,周莹出生于陕西三原县,父亲周海潮是当时有名的富商,周莹出生后不久,父亲就给她定下了 " 娃娃亲 ",对象是泾阳县红顶商人吴伟文之子吴聘。

清朝女商人周莹

历史上的清末女商人周莹等到周莹 17 岁,吴家就主动提出要成亲,理由是 " 孩子都大了,不用再等了 "。但实情却是,吴家少爷吴聘已经病入膏肓,吴家想通过成亲 " 红鸾照命 " 来冲散 " 白虎凶星 ",使吴聘的病情好转。

清朝女商人周莹

但周莹哪知道这些,嫁入了吴家之后才发现,家人口中说的 " 门当户对的富商之子 ",竟然是一个病秧子。虽然,周颖在得知真相之后又惊又怒,但最后,她还是被吴聘的真挚所打动。随后两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好景不长,仅仅过了一年时间,吴蔚文就因意外遇难,丈夫遭受打击病逝。没了主心骨,吴家也逐渐家道中落。

清朝女商人周莹

因为吴家并无男丁子嗣,年仅 18 岁的周莹,只能接过公公和丈夫留下的账本、钥匙,成为吴家的唯一继承人。当时正是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运动、英法联军侵华……这样动荡的年代,做生意已经很不易,更别说一个女人抛头露面在商界打拼,这需要非常大的勇气。但是,周莹却毅然决然地担起了这份责任,凭借着自己过人的商业天赋,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她当时所做的不少商业措施,对于现在的我们依然有很大启发。

18 岁解决三大难题;做出 108 家企业成为清末女首富当时,年仅 18 岁的周莹恐怕没心情为亲人的离去而伤心,接手吴氏的生意后,她就开始在全国巡视自己的商业版图。走了近半年时间,她才发现,当时吴家的产业面临着几大难题,如果不解决好,别说重新崛起,连活下去都是问题。


1、不少分号的主管都想趁着老东家去世,把商号据为己有;


2、不少伙计听说新东家是个 18 岁的寡妇,都不太相信她的能力,人心思动;
3、时局动荡,怎么才能把吴家产业做大做强?商业世界向来残酷,再柔弱的女子,都不会有人让着你。周莹别无他法,只能用自己全部的智慧和毅力去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第一步:雷厉风行,清除叛徒当时,支撑吴氏商业半壁江山的成都山货材店 " 川花总号 " 主管和扬州 " 裕隆全 " 盐务总号主管,都想趁着老东家去世,将商号据为己有。

清朝女商人周莹

周莹得知此事,对此暗中调查,掌握了大量证据,随后先发制人,把这些证据公布,勒令这两个主管立刻告老还乡。第二步:稳定军心,优待员工如今,不少公司都重视员工关系,而 100 多年前的周莹,却早已认识到这一点。当时,扬州 " 裕隆全 " 的掌柜被撤换,为了稳定人心,周莹实行 " 阳俸阴俸 ",把每个伙计的薪酬提高两成,增加年终奖。

清朝女商人周莹

这样一来,员工的工资比扬州商界最低工资都要高三成,再加上分红,在江南一带薪酬都算一等一的。不仅如此,周莹还把员工的收入和店铺利益相挂钩,类似于现在的股权激励制度,店铺越赚钱,员工收入越高。这样一来,员工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店铺的生意也蒸蒸日上,对周莹的怀疑之情也一扫而空,全心全意支持这个新东家。第三步:凭努力和智慧做好生意!

如果说前两个问题,周莹还能通过自己高超的手段和圆滑的技巧去解决,那么第三个问题,就是实打实的做生意的本事。做生意,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完全没办法作假。


1、聚焦商业,还土地给农民当时的观念还是土地为先,不少富商有了钱就买土地收租,做个大地主,这和现在不少人投资房地产何其相似。但周莹却看到了,靠收租过日子只能养家糊口,要想赚大钱,还是得靠做生意,这样的意识现在看来非常超越和超前。

因此,她只留下少量能保证口粮需求的田地,把自己大部分管理的田地都交给了原佃户管理,佃户自负盈亏,她只象征性地收取少量租金。从此,她赢得了乡亲们的拥戴,而且自己也可以集中精神去经商。


2、质量为先,口碑第一当时社会动荡,商业萧条,周莹却坚守了秦商 " 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 的优良传统,令家族生意再次兴隆。卖粮食,她要亲自检查质量,动手拣杂挑沙过土;卖布,她亲自复尺,决不少客人一寸;卖茶叶亲自品尝新陈;千里贩粟却不加价。

凭着过硬的质量和口碑,吴家的产业也因此越做越大。


3、以丰补歉,掌握渠道让周莹真正成为首富的,还是她对市场规律的把握。当时吴家的产业里,棉花是主业,但棉花的产量靠天吃饭,常是 " 三丰一歉双平年 ",丰收了价格就低;歉收了价格就高,棉花行和棉农的关系非常紧张。一年秋天,棉花丰收,有棉花行想趁机杀价,引起了棉农的不满,有些干脆不卖了。有鉴于此,周莹提出 " 以丰补歉 ",在棉价低时以高于市场价收购,棉农则在棉花稀缺、棉价高时以优惠的价格和稳定的货源回报给她。

100 多年后,同样用这一招笼络了空调厂家、打败了 8 家国营商场的苏宁老板张近东,说出了这样一句名言:" 掌握了渠道,就是掌握了财富。"

清朝女商人周莹

苏宁老板张近东就这样,周莹就垄断了整个棉花行业,不少西安棉花业以前的老大,为了能向客户供货,只能从周莹手中高价买走棉花。第二年棉花歉收,又是只有周莹手中有货。仅仅用了 7 年时间,吴家产业就从每年进出 3000 来担棉花,一下子变成每年进出 11 万担,成为了关中地区的棉花买卖大户。吴家的商业版图在周莹的运营下不断扩展,周莹也成为清末难得一见的女首富,还被不少人奉为 " 女商圣 "。

借给慈禧 10 万两白银,为商人赢得尊重除了商业上的成就,周莹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她和慈禧太后之间的关系。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匆忙中跑到西安避难,周莹便向慈禧了 10 万两白银。之后,慈禧还认了周莹做干女儿,封她为 " 护国夫人 "。并亲书 " 护国夫人 " 金匾给她,但这并不是因为周莹捐了钱,而是她们二人都一样,都是丈夫早逝,自己一个寡妇在男人堆里闯出一片天地,因此一见如故。

之后,《辛丑条约》签订,周莹又向清政府进贡白银 30 万两,同赴国难。要知道,清末百业凋敝,银两缺乏,前后这 40 万两银子,可以买得 8 万亩良田,几乎等同于现在北京东城区和西城区加起来的面积。其实当时向政府交银子,家人都有不同的意见,但周莹的想法却很朴素:" 这个朝廷不在了,国家不在了,家也就不在了。"1910 年,周莹因病去世。从 18 岁到 42 岁,短短 24 年里,她成功扭转了正在衰败的吴氏商业的颓势,不仅把它做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更为自己赢得了举世无双的名声,被后人称为 " 女商圣 "。

但是,当时吴氏陵园占地 50 亩,石马、石碑、石坊尽显庄严和气势,却因为周莹是个没有子嗣的寡妇,不准葬入陵园。据说,她最后被葬在吴家祖坟 200 米处东北方向的地下,但现在她的坟墓已经不见踪迹。她流传下来了不少经商秘笈,每一条对于公司管理者都是很大的启发:" 诚信无诈,自律自戒。"" 以智取材,以商事国,以丰补歉。"

别再说姐是清朝 " 女版马云 " 了,姐比他好看多了

清朝女商人周莹

电视剧播出后,周莹一直被称为清末 " 女版马云 ",小编一直在想,如果周莹知道现在有人给她这样的称呼,估计要炸出来告诉大家:" 我虽然也不差钱,但是我颜值高啊 "。

清朝女商人周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