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建设: 佛教寺院建设的现状与反思

365 坐标: 109705 目录:婚姻家庭

僧团是弘扬佛法的核心,僧伽的整体素质关乎整个佛教的兴盛。追溯到佛陀时代,释迦牟尼佛就已经有了僧伽的培养与教育。自佛教传入中国后,僧伽教育模式几经变化,由最早的培养佛学研究人才和翻译人才(如鸠摩罗什和玄奘大师),到宋代的丛林教育模式(如马祖建丛林、百丈怀海制清规),再到近现代中国步入现代社会,产生佛学院的形式。

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我国已培养了大量的年轻僧才,但从更长远的发展来看,还有很多寺院缺少人才。尤其在佛教海外传播中,存在人才不足的现象。为了加强佛教僧团的建设,提高僧才的整体素质,全国各地开始兴办佛学院,僧才教育由丛林化走向学院化的道路。杭州作为东南佛国的重地,也不甘落后,创立了杭州佛学院,集僧伽教育、艺术教育、讲经说法、学术研究、短期培训、对外交流等为一体,实现了僧才教育的现代转型。

近几年,报刊杂志上发表的关于佛教的言论中,很多人认为,一些寺院、僧人已经失去了社会的信任。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教内人员职责不到位,没有更好地把握方向。可以说,加强佛教信仰(道风)建设,是确保佛教沿着正轨发展的根本保证。如何更好地加强佛教道风建设,笔者在此提几个观点:

遵守戒律。戒律是道风建设的基础和保证,可以说,道风是佛法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而道风建设的基础就是戒律。《华严经》记载:" 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 戒律是正法久住、僧团和合的依托与保障。有良好的道风,佛教才能健康发展,才能进一步造福民众,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力量。

加强寺院经济的管理。首先要坚持国家关于宗教 " 自办、自给、自养 " 的方针,其次既要靠政府对于宗教团体在经济方面的管力度,也要加强寺内的民主建设,自我督,真正做到 " 十方来,十方去 ",避免寺院、佛教和聚敛钱财联系到一起。

培养人才是道风建设的关键。佛教人才的大力培养与利用,是道风建设关键之所在。古人云: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要想弘扬佛法,首先要培养人才。赵朴初居士曾经说过:" 当前和今后相当时期内,佛教工作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 可见,人才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现代化和科技发展的进程,佛教寺院的发展既要分享科技发展带来的成果,同时也要引领社会的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潮流。根据我国佛教寺院的实际情况,应对其管理体制、道风建设、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剖析,努力推进佛教寺院现代化建设和佛教文化建设。(信息来源:网易佛学)

专题栏目
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