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071: 屡屡冒用行 安徽首例因盗用被入刑案件

bisheshenjun 坐标: 111916 目录:婚姻家庭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K1071: 屡屡冒用行 安徽首例因盗用被入刑案件

男子张某利用他人丢失的,购买火车票 42 次,在火车上偷财物终被抓获。4 月 11 日,合肥铁路运输法院通过远程视频开庭审理此案。张某最终因犯盗罪和盗用件罪,被判处拘役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据了解,这也是我省首例因盗用罪而被判入刑的案件。

火车上偷盗被抓获

张某,今年 47 岁,是宿州砀山人,他只有初中文化,没有固定职业。

据检方指控,从 2016 年 12 月 4 日起,张某就同其他三人,经过事先预谋,共同登乘火车伺机行。盗过程中,由其他三人寻找作案目标,并扒旅客手机,而张某则负责转移被盗手机。

经检方查明的,张某参与的盗就有三起。这三起案件分别发生在 12 月 4 日夜里及 12 月 5 日凌晨,短暂的时间里,张某转换了 K1071 次列车,K1072 次列车,K1137 次列车,趁着旅客们都陷入梦乡之际,扒他们的手机,共得手三部手机。

2016 年 12 月 5 日,张某因涉嫌盗钱包,在亳州火车站二号站台被旅客抓住并交到亳州站派出所处置,民警经盘问检查,当场从其身上查货上述被盗三部手机。

使用他人作案

除了赃物手机外,民警调查发现,张某随身携带的所显示的名字是 " 张金桥 ",上面的照片与本人并不相符。

原来,从当年的 9 月 18 日至 12 月 4 日,张某利用 " 张金桥 " 的身份,一共分 42 次购买了火车票登陆火车。

张金桥究竟是谁?经过警方调查,张金桥说砀山县人,与张某并无关系。据张金桥介绍,2016 年 9 月份时,他乘坐火车会砀山老家,在出火车站的时候遗失。回家后,他又到当地的公安机关补办了一张。但是他从来都不知道,丢失的居然被人用来当作了火车上偷的工具。

两罪并罚被判处拘役七个月

昨日上午,合肥铁路运输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因为案发后,张某被羁押在上海铁路公安局蚌埠公安处。所以,合肥铁路运输法院通过远程视频开庭审理此案。

检方认为,张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扒他人财务,应当以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而且张某盗用他人居民,情节严重,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盗用追究其刑事责任。

面对检方的指控,张某供认不讳。只是在庭审结束时表示:" 希望法官能够轻判点,我家里还有好多事情等我处理呢。"

最终,法院当庭宣判,张某犯盗罪,判处拘役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犯盗用件罪,判处拘役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最终决定执行拘役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

首个因盗用被判刑案例

负责审理此案的法官张明向记者介绍,在社会生活中,利用他人从事非法活动的并不少见。例如,利用他人进行骗人,盗等。一旦事发,很容易金蝉脱壳。即使追究刑事责任,也仅仅是案件本身的刑事责任,与盗用无关。这也让很多犯罪份子有恃无恐,助长了犯罪分子使用他人为作恶做掩护。

2015 年 8 月 31 日 , 刑法第九个修正案表决通过 , 并于当年 11 月 1 日起施行。而冒用件入罪属刑法修正案(九)新增内容,刑法修正案(九)在刑法第二百八十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八十条之一:" 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明的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的或者盗用他人的居民、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情节严重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此条为新增,进一步扩大处罚范围,即使用伪造、变造或者盗的明的证件,也按照犯罪处罚。

张明法官介绍,此案的当事人因为使用他人 42 次购买火车票,企图上车行。属于情节较为恶劣,所以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这也说安徽省首例因盗用他人而被判刑的案例。

二代存缺陷,市民应当谨慎保管

日常生活中 , 不少人有过丢失或被盗的经历。大多数人以为只需要挂失并补办一张新 , 一切即可照旧。然而真相是 : 被挂失的丢失其实还能用。原来,我国现行二代即使挂失 , 其中的电子芯片仍然可以识别 , 信息依然可用。不像一卡通有密码功能 , 不能通过修改密码的方式停止卡片使用 , 不能注销只能补办。

法官建议,在二代缺陷未免费之前,居民应该要尽量保管好自己的,避免丢失。而相关部门也应该完善二代。使得 " 挂失即时失效 " 早日由点到面,成为现实。(合肥晚报合肥都市网记者 刘晓平 文/图)

专题栏目
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