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

债市与股市的关系

panchengfeng 坐标: 155102 目录:/zhai/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债市与股市的关系本栏旨在链接海量券商研报释放的信息。态度明确,不会罗列观点让你自己选。关注宏观、策略和行业三类研报中的,热点问题。析出好研报,预警烂研报。助益投资,丰沛谈资。不新鲜,毋宁死。不舌,毋宁吃屎。

债市与股市的关系

先把最近观察研报的干货说一说,300 字搞定,然后进入正题。几个新发现如下:


1. 高善文老师明确转空了。老辣老辣,所以今年高善文提问多,回答少,但在最新一期《旬度经济观察》里面,竟然提了明确的看法:股市进入调整阶段,但他认为调整会比较温和。理由主要包括房地产走弱,PPI 环比增速回落至 0,企业盈利放缓等。
2. 看好中小创的分析师越来越多。包括申万傅静涛、王胜的《继续欲罢不能》,方正王辉的《十月,向上看齐步走》,平安魏伟的《冬去春来》等,几篇发布时间都比较集中,蔚为一景。可资印证的是中小板已默默走出了周线七连阳和月线四连阳,创业板月线亦三连阳,边际改善态势明显。


3. 普遍认为周期股(狭义的)撑不住了,但争论在于转向哪里。归结起来,业绩仍是主线,金融、消费、商贸零售、医、建筑等板块受到较集中的推荐。好,以下就是本周正文:长假最后一天,习惯性地看看节后开盘展望,分析师几乎百分百看多节后走势,昨天的开门红印证了这种看法。然而事情就是这样,开门红以后,就会考虑还能红多久。虽然长假期间外盘的悉数大涨昭示了 A 股补涨,但能否撑住,能撑多久?昨天又有一系列研报出炉,且看下面这段话:

债市与股市的关系

研究报告作者是招商证券徐寒飞,早在 2014 年时就学习徐老师的研报,想起来还是很亲切的。徐老师将外盘长假中的表现归为 " 瞎涨 ",我觉得有其道理,但还是盯着这个词看了很久——起码一上来是有点难接受的。诛心诛意,干脆先说个人态度:大家都是看着徐小庆、屈庆、姜超、董德志、邓海清、徐寒飞、陈健恒的研报长大的,曾几何时,这些固收大神的智慧一直滋润着我们干涸的视野和悟性,2012 年以降,只要看研报,你敢说你没从上面几位的提点里面获过益?

所以,本篇绝对无意冒犯上述各位,只是客观中立地提个问题:为什么债券分析师大多不看好股市 / 宏观经济)表现?虽然固收研究与宏观研究亲密无间,但我们看到,尤其是去今两年,宏观分析中,看好股市 / 宏观经济的大多并非固收出身或长于固收;而固收背景的分析师,大多不看好股市 / 宏观经济。郑重强调:上述几位中的确也有看好股市的,只是占比极低,后面会详细说。

另外,怕有的同学看不懂,姑且您就认为,看多股市 / 宏观经济 = 看淡债市,或看多债市 = 看淡股市 / 宏观经济,按这个对照关系看本文。看多股市的只有 2 人我先说说为什么选了以上 7 人作为观察对象,恐怕对上述 7 人,长期的研报使用者都会有共同记忆和相对一致的口碑,这来自我自己的一个手抄笔记(见图),其中黄文涛、陈康和黄鑫冬我看得不多,怕露怯,就没选。

债市与股市的关系

(图片说明:齐齐鲁手抄版宏观、策略和固收一流分析师图谱,感兴趣又看不清的可后台留言索取)就选这 7 个人吧!那么这 7 个人中,今年看好股市 / 宏观经济的,有几位呢?好像只有 2 位。

债市与股市的关系

一是当年 " 绝代双庆 " 之一的徐小庆。但一个重要背景是:徐小庆现在已是买方身份。今年以来,作为敦和资产宏观策略总的徐小庆,已多次表示看好股票资产、看好大盘蓝筹股,他比较重要的一个观点是:" 无论哪一次流动性冲击,资产齐跌持续的时间最长不超过 6 个月 "。换句话说,持有现金的黄金期一定在半年之内。二是当年 " 绝代双庆 " 之一的屈庆。屈庆很少对股市发表观点,但仍然是可以挖出来的,代表作品就是《库存周期和资产轮动——华创债券从微观看宏观专题之四》。

债市与股市的关系

这个报告发布于今年 4 月,事后看是基本符合市场运行实际情况的,其实这个 " 从微观看宏观 " 专题都可以找来看看,前后逻辑是非常完整的。看空股市的债券分析师1. 姜超,过往本栏关注较多,本文就不再赘述了。2. 董德志,4 月有《未来债市运行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经济增长才是主要矛盾》,主要逻辑是供给侧改革的演进导致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不减,理由在于如果下游行业因房地产、汽车等需求侧刺激消失,则上游因去产能导致的涨价会加大成本压力,进而导致下游行业工业增加值水平开始降低,最终呈现上、中、下游三个行业的工业增加值水平同向下行,这时 6% 的工业增加值平台将不可持续稳定。8 月有《虽然我们谈着新周期,但却是着眼于旧模式和短时期》,焦点在于投资者最多关注房地产投资的运行,结论是 " 经济增长波动是短期需求在驱动,而需求已经筑顶。"9 月有《需求回落,名义经济增速见顶》,针对股市的结论是缺乏趋势性机会,但结构性热点不断。但应该指出的是,2017 年 4 月,董德志在《供给侧改革:从行政化到市场化》的报告中,充分提示了供给侧改革对于龙头股带来的投资机会。


1.
债市与股市的关系

3. 邓海清,8 月以来在股市的问题上,邓海清与任泽平关于新周期的激烈讨论无需多言。我们罗列一下他对债市的观点,总体来说,今年邓海清比较持续地认为债市是一个 " 震荡慢牛 " 的走势。7 月有《盘点那些不靠谱的 " 债熊 " 和 " 疯牛 " 逻辑》,8 月有《经济周期见顶震荡,2017 债市先苦后甜》,9 月有《" 新周期到来论 " 全面证伪,降准时间窗口到来,重申 2017 债市 " 先苦后甜 "》。

4. 徐寒飞,本文开头就选了徐老师的最新作品,再罗列一下今年其他代表作品:5 月有《经济将猛烈调整,基本面支撑债市》,结论包括:固投回落,民营经济进入新一轮下行周期;工业生产 " 昙花一现 ",宏观供需状况仍在恶化;社消再回个位数增长,地产和基建支撑弱化。8 月有《周期品终归扛不过重力》,结论是金融下行周期、固投下行周期中,周期品上涨具有自我毁灭性。9 月有《唱新周期的同学,想想怎么反驳我》,结论是 8 月数据指向内需的全面疲弱,继续维持四季度经济将出现明显下滑的判断。


3.
债市与股市的关系

招商证券分析师徐寒飞


5. 陈健恒,今年看过他两个季度策略,分别是 3 月的《物极之,而反之》和 6 月的《苦尽甘来终有日》,总的逻辑与姜超和董德志比较接近。卖方债券分析师为何大多看淡股市?首先要强调的是,看淡股市不是错的,也不是看错了。我们只是讨论这样一个观察的所得,这个所得是中性的,不涉及对错。其实这个问题不是齐齐鲁提出的。今年
4、5 月份在一位著名分析师的微信群里,大家谈到新周期的争论和白马龙头的走势,突然有位老兄说:你看,固收(债券)研究出身的宏观分析师和策略分析师往往都看淡股市,而股评(股票研究)出身的分析师就会看多股市。

——他说看多股市的分析师是 " 股评出身 ",我是不同意的,但认为这个玩笑开得很棒。但债券分析师往往看淡股市这个观察,确实给我留下了心理阴影。今天这篇就算是一个观察整理后的结论,过往拥有良好口碑的 7 名债券分析师中,有 5 人不看好股市,如果只考虑卖方身份的话,除了徐小庆以外,那就是个 5:1 的局面。我拿这个问题咨询过一位宏观首席(名字保密),他认为股市多空很平常,而债市相对单边性质更强,所以会导致卖方只能看多债市(所以就看空经济),一定程度上是立场决定的。

这个分析是否准确全面有待进一步考证,总之我提出这个观察的结果——你能告诉我答案吗?当然,我们也可以斗胆加一点结论,但还是要强调:看淡股市不是错的,也不是看错了,在这个前提下:


1. 当 " 股 " 的分析师和 " 债 " 的分析师观点一致时,你可以相对坚决一点;
2. 当 " 股 " 的分析师和 " 债 " 的分析师观点出现派别性不一致时,或许你就要沉下心来多想一层了。

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材料仅供具备相应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资者阅读,不得视为要约,不得向不特定对象进行复制、转发或其它扩散行为,管理人对未经许可的扩散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

债市与股市的关系
债市与股市的关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