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找到第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广州共享单车有哪些

21 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 王峰经 21 世纪经济研究院测算,郑州、南京、深圳三城饱和度排名前三,其次分别是杭州、上海、武汉、广州、福州。据交通运输部不完全统计,截至 2017 年 7 月,全国共享单车累计投放超 1600 万辆。7 月至今,已有杭州、福州、郑州等 8 个城市纷纷要求共享单车企业暂停投放新车,部分企业也主动表示将在成都等城市暂停新增投放。
经过一年跑马圈地式的扩张,共享单车市场是否饱和?哪些城市的饱和度最高?21 世纪经济研究院采用公开的投放数据,以及第三方咨询公司易观千帆的用户数据,辅以调研数据,进行模型运算后发现,这些暂停投放城市的共享单车市场刚刚饱和或趋近饱和。其中,郑州、南京、深圳三城饱和度排名前三,其次分别是杭州、上海、武汉、广州、福州。
具体到企业上,目前,一二线城市投放量和月活跃用户数增长均显乏力,形成了摩拜、ofo 两个头部企业占据绝对市场优势,这种格局在头部企业的资本和先发优势下难以撼动。同时,共享单车企业进入三四线城市和非线级城市市场仍有空间,两个头部企业则发力海外市场布局,以在自身估值、资本运作、商业模式探索等方面拓展想象空间。
哪些城市的共享单车最饱和?根据公开资料,截至上述 8 个城市叫停投放的时间节点,上海共有 150 万辆共享单车,深圳 89 万辆,广州 80 万辆,武汉 70 万辆,郑州 39 万辆,杭州约
41.8 万辆,南京超过 45 万辆、福州 20 万辆,合计约 5
34.8 万辆。考虑到部分单车损坏或丢失的无效供给情形,同时需要考虑到,共享单车在投入的最初月份基数比较小,此后投放量会剧增,因此还需要乘以一个膨胀调节因子,用来弥补最初时间的基数较小问题。21 世纪经济研究院最终测算出修正的共享单车投放量约为 3
54.57 万辆。
根据易观千帆数据,摩拜、ofo、酷骑、哈罗、小蓝是 7 月 MAU 排名前 5 的共享单车 APP,其中摩拜 7 月的全国 MAU 为 36
72.86 万人,全部 5 个 APP 的 7 月全国 MAU 为 82
81.77 万人。考虑到用户同时注册两个或多个 APP 的情况,21 世纪经济研究院测算,上述 8 个城市享单车修正用户数约为 31
44.05 万人。根据摩拜和 ofo 官方公布的数据,摩拜每辆车的使用人数为
12.74 人,ofo 每辆车的使用人数为
6.55 人,另有公开文献称其他品牌的平均为 7 人,因此根据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公式可计算得出:市场上每辆共享单车的平均使用人数为
9.17 人。
综上,可计算得出上述 8 个城市市场上的共享单车投放量已经超过了共享单车的有效用户量,出现了饱和状态,但饱和状态只轻微超出供需平衡临界点,说明此时暂停新增投放,正好处于对存量单车进行精细化管理、提升运营效率的窗口期。按照上述计算方式,上海、深圳、广州、武汉、郑州、杭州、南京、福州 8 个城市修正后的共享单车投放量分别为
99.45 万、59 万、
53.04 万、
46.41 万、
25.86 万、
27.71 万、
29.84 万、
13.26 万辆。
根据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公式,可计算得出 8 城市每辆共享单车的平均使用人数分别为
8.
56、
9.
56、
9.
69、
9.
63、
10.
27、
8.
24、
8.
85、
9.35。综上,上海、深圳、广州、武汉、郑州、杭州、南京、福州 8 城市共享单车的市场饱和度系数分别为:10
8.14%、1
14.25%、
86.17%、
92.11%、2
33.54%、10
9.53%、1
20.45%、
60.21%。可见,上海、深圳、郑州、杭州、南京 5 城市在饱和线以上,尤其是郑州市饱和度较高,而广州、武汉、福州 3 城市在饱和线以下。当然,暂停新增投放这一政策的出台,除了共享单车供需比因素外,还与一座城市的道路交通状况、公交地铁站台附近停车面积大小、人行路停放面积大小等密切相关。
拐点在 7 月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兼 CEO 王晓峰近期表示,摩拜后台大数据显示,北、上、广、深四个城市的共享单车数量已经达到供需平衡。易观千帆数据显示,共享单车市场的饱和在今年 3 月初见端倪。摩拜、ofo、酷骑、哈罗、小蓝这 5 家市场占有率靠前的 APP,当月在月活用户数、启动次数、使用时长三个指标上全面大幅上扬。一边攻城略地争夺用户,一边储备充足的资本弹,这是共享单车头部企业们在 2017 年上半年的主要动作。在这一系列动作完成后,共享单车市场在 7 月出现了值得注意的节点。
ofo 月活用户数在当月出现拐点,较 6 月下降,结束了此前连续 10 个月的增长趋势;而启动次数和使用时长也在 7 月迎头向下,且两者的跌幅比月活用户数跌幅更大,比如启动次数从 6 月的超 7 亿次骤降至 7 月的约
4.5 亿次。摩拜月活用户数虽保持增势,但增长曲线已经趋平,3 月
83.15% 的环比增长到了 7 月已降至
3.5%;启动次数和使用时长在 6 月则迎头向下,且在 7 月仍未回到 5 月的高位水平。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摩拜于 6 月底在全国发放了 1000 万张免费月卡,结果在 7 月只录得月活用户数
3.5% 的环比增长,启动次数、使用时长各
7.53%、
23.29% 的环比增长,且两项指标均未回升至 5 月的峰值。上述现象的出现,与进入夏季且多个主要城市罕见高温,单车使用需求减弱有关,但与市场饱和亦不无关系。中小城市及海外成新战场
共享单车市场的饱和与集中在大城市投放有关。杭州、福州、郑州、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 8 个暂停投放的城市中,共享单车存量占全国总量的
33.43%。此外,根据公开报道,成都、北京两地的投放量也达到 123 万、160 万。一方面,大城市人口密集,共享单车使用需求和频度高,比如北京市规划院测算,北京市六环内每日共享单车的需求总量约为 172 万至 201 万辆。另一方面,大城市的地铁和公交站的停放也更加拥挤、人车对路权的争夺矛盾也更突出,比如上海市规定,共享单车停车点只能设置在宽度大于 3 米的人行道上,并且要确保人行道余留宽度不小于
1.8 米。
易观千帆数据显示,今年 7 月,摩拜、OFO、酷骑、哈罗、小蓝的用户分布中,超一线城市和一线城市的占比之和分别达到
85.70%、
86.95%、
79.80%、
83.11%、
96.26%。以摩拜为例,其 7 月的活跃用户数分布前 10 名城市中,包括北、上、广、深,和成都、武汉、天津、西安、福州、济南,其中 5 个城市环比下降,环比巨幅上升的城市包括大同市、漯河市、邵阳市、呼伦贝尔市、新余市等,涨幅均在 3 倍以上。
总体上看,非线级城市和三线城市正成为共享单车企业的新战场。5 款共享单车 APP 今年 7 月在一线城市的用户数占比环比均减少,最大跌幅达到
20.85%;而 4 款 APP 今年 7 月在非线级城市的用户数占比环比增长,其中最小涨幅为 ofo 的
12.50%,最大涨幅为哈罗的 2
36.73%。一些市场占有率低的共享单车企业已明确了清晰的投放思路,比如市场排名比较靠前的小鸣单车表示,将从一二线城市转移到三四五线城市寻找空间;曾一度中止运营又 " 起死回生 " 的 3vbike 表示," 凡是有巨头进入的地方,我们都不进入 "。拥有几十万投放量的骑呗表示,将从 To C 转向 To B,成为一家智能出行解决方案的公司。
但三线城市和非线级城市的市场容量有限,其投放量或将在短期内迎来饱和。比如 8 月 15 日,江苏省镇江市政府宣布,镇江市区共享单车总量控制暂定 15000 辆,按照总量控制的要求,还需投放 6500 辆共享单车。也就是说,这样的城市在 " 一夜之间 " 就会饱和。摩拜、ofo 两个头部企业则选择 " 出海 " 作为增长的想象空间。摩拜官网消息称,摩拜单车已经在全球 5 个国家的超过 150 个城市投放超过 600 万辆智能共享单车,注册用户量超过 1 亿。据公开报道,ofo 已进入 9 个国家 170 多个城市,连接 800 多万辆单车,超过 30 亿次出行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