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耳屎挖出癌症来!3 种错误掏耳方式,你用的一定是第一种

667 坐标: 133621 目录:婚姻家庭
我们找到第

以下是的一些我们精选的 挖耳屎挖出癌症来!3 种错误掏耳方式,你用的一定是第一种

老是感觉耳朵里钻心地痒,30 多年如一日,一天不掏就痒得要命。前几天,61 岁的徐大妈因为耳朵痛去医院看病,却意外查出外耳道癌。

徐大妈家住汉口古田,身体一直不错,就是老觉得耳朵痒,有事没事就喜欢拿挖耳勺掏耳朵。结果越掏越痒,越痒越想掏。两个月前,她发现右边耳朵里流水、流血,轻轻一碰就感觉里面很痛,便上小诊所打了几天的消炎针,但右边耳朵一直连到腮腺、脖子都开始痛了起来,每天疼得睡不着,只能靠吃去痛片缓解。

上周,徐大妈来到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耳鼻喉科医生张琼接诊后,仔细查看片子觉得不像炎症,又用高分辨率的 CT 逐层扫描,发现右外耳道壁骨质有轻微的破坏,通过活检手术,病理结果出来后证实是外耳道鳞状细胞癌,并怀疑癌细胞已经转移到腮腺。

什么是外耳道癌?

外耳道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原发于中耳外耳道的肿瘤统称为颞骨肿瘤。外耳道癌好发于 50-60 岁,女性多于男性。

症状

一、耳漏:耳朵分泌物稀薄如水或有臭味。

二、出血:早期耳道分泌物带血,晚期破坏性大出血。

三、耳痛:早期疼痛不明显,随着病情的加重出现持续性耳朵深部刺痛或者跳痛。

四、早期听力减退:听力下降,晚期胃神经性耳聋。

耳垢是保护耳朵的防线

人们总是习惯性地把 " 耳屎 " 当大人体的废弃物,其实,它对耳朵有保护作用。

别看 " 耳屎 " 名字不好听,其实它对耳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为外耳道内腺体的分泌物一般呈弱酸性,味道很苦,且有一定挥发性,这种气味小虫不喜欢,也不适宜细菌生长,因而 " 耳屎 " 有阻止小虫飞入、保护耳道皮肤的作用,最好不要经常抠挖。

小心掏耳朵掏出癌症来

人体外耳道皮肤非常脆弱敏感,和软骨膜连接很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用力不当就会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发炎、溃烂。有的人掏耳朵用力过猛甚至可能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发展成中耳炎,严重者甚至可能引起耳聋。

此外, 掏耳朵过频,会刺激耳道皮肤,容易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虽然乳头状瘤属于良性肿瘤,可以手术切除,但切除后极易复发,多次复发甚至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

什么是外耳道乳头状瘤?

外耳道乳头状瘤多发生于外耳道外段皮肤,是外耳道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是其鳞状细胞或基底细胞长期受刺激增殖的结果。中国南方较多见,好发于男性。

肿瘤早期多无症状,充满外耳道时阻塞感、痒感或听力减退。常有挖耳出血或挖出 " 肉块 " 样物者。伴继发感染时可有耳痛、流脓。可见外耳道有大小不等的单发或多发、表面粗糙不平、带蒂或无蒂的棕黄色肿物,触之较硬,多数基底较广。有感染者可充血肿胀呈肉芽状。有局部血循环障碍者可呈黑色,能部分自然脱落。增殖迅速者可侵犯中耳和乳突。

那些不正确的掏耳朵方法

1、 用手指甲、发卡、挖耳匙甚至牙签掏耳朵

这些尖锐的东西掏耳朵非常危险,这种方法稍不小心就容易刺破外耳道皮肤引起出血,导致外耳道发炎。前面我们说到,外耳道发炎会引起剧烈的肿胀以及剧痛,会令人痛苦不堪,还会影响到听力。另外,这些尖锐的工具在掏耳朵时很容易刺伤耳膜,则可引起鼓膜穿孔,很容易引起中耳炎。

2、 让别人帮助掏耳朵

每个人的外耳道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深一些,有的浅一些,有的较直,有的有弯曲。不借助专业工具很难看清楚外耳道情况,所以不要请别人帮助掏耳朵,否则很容易导致外耳道或鼓膜受伤。

3、 过于频繁的掏耳朵,甚至掏耳上瘾

频繁掏耳会引起外耳道皮肤肉眼难以看见的隐性破损导致感染。一般细菌感染,使用有效消炎后会很快好转,但如果诱发霉菌感染,则耳内瘙痒剧烈,会使人坐立不安;有时甚至还可以引起外耳道肿瘤的发生。

应该怎样正确掏耳朵呢?

掏耳朵也有很多学问,掏好了那是一种享受,掏不好有可能会损害我们的健康。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论掏耳朵的正确打开方式。

专家表示,耳朵在进化过程中有自洁功能,那些小块耳屎、碎屑等等可随着开口说话、咀嚼以及头部的活动而自行掉到耳外,不会引起外耳道堵塞,因此大部分人的外耳道不需要经常掏, 最好半月左右掏一次。如果长期不掏耳朵,形成耵聍栓塞,应到医院用专门器械取出,再用滴耳剂滴耳 2-3 天,预防感染。

如果自己在家掏耳朵,最好用棉棒。轻轻地将棉签头拽蓬松,以防缠绕过紧的棉棒划伤耳道,然后用其在外耳道转动,耳朵朝下,耵聍就出来了。屑状的可以适当使用棉棒,如果是大颗粒的话,应用温水或是专用水滴进耳朵,过几分钟后再轻轻地掏出。

来源:问病网等

最新 挖耳屎挖出癌症来!3 种错误掏耳方式,你用的一定是第一种可以看看这篇名叫山药清汤: 换一种食材,做鱼圆只需 10 分钟!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 挖耳屎挖出癌症来!3 种错误掏耳方式,你用的一定是第一种

专题栏目
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