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一场关于皇帝应怎么称呼生父的争论

pengtianba 坐标: 98212 目录:婚姻家庭

"相视而笑"的韩琦与欧阳修有点高兴得太早了,他们迎来的是礼官据"礼"力争的反驳和台谏官更凶猛的攻击。

判太常寺吕公著上书说:"陛下入继大统,虽天下三尺之童,皆知懿王所生,今但建立园庙,以王子承祀,是于濮王无绝父之义,于仁宗无两考之嫌,可谓兼得之矣",但是,称濮王为"亲","于义理不安,伏乞寝罢"。

台谏官更是来势汹汹,吕诲说:"先帝遗诏诞告万方,谓陛下为皇太子,即皇帝位。四夷诸夏,莫不共闻。今乃复称濮王为亲,则先帝治命之诏不行,而陛下继体之义不一。"越说越激动,乃至扬言:"称亲之礼岂宜轻用?首议之臣安得不诛?"

不过在宋朝政治环境中,这种激切之词,徒逞意气而已,对韩琦与欧阳修并无半点杀伤力。倒是范纯仁的一道奏疏,让韩琦很是尴尬。

范纯仁是这么说的:"皇太后自撤帘之后,深居九重,未尝预闻外政,岂当复降诏旨,有所建置?盖是政府臣僚苟欲遂非掩过,不思朝廷祸乱之原。且三代以来,未尝母后诏令于朝廷者。秦汉以来,母后方预少主之政,自此权臣为非常之事,则必假母后之诏令以行其志。今一开其端,弊原极大,异日或力权臣矫托之地,甚非入主自安之计。"直接对太后手诏的合法性提出质疑。

韩琦看到范纯仁的弹奏之词,委屈地对同僚说:"琦与希文(范纯仁父亲范仲淹)恩如兄弟,视纯仁如子侄,乃忍如此相攻乎?"其实,这也是宋朝常见的政治风气,朝堂之上相互攻讦的双方,私底下很可能交情不错,比如熙宁变法中的王安石与司马光;而公事上"同仇敌忾"的两个人,也未必有什么私谊,比如赵捰敕墩蛐?址炊酝醢彩?浞ǎ?饺斯叵等捶浅T愀狻

专题栏目
最新